首页

女王足踩

时间:2025-05-30 07:27:06 作者:“龙舟水”来袭: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 出现集中降水 浏览量:86560

  中新网昆明3月1日电 (记者 缪超)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策3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云南铁路从“末梢端”成为“前沿端”,打造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丘陵、台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5%。峡谷深邃、大江奔涌,铁路建设艰难,26年前的云南仅有铁路里程1900多公里。

2月22日,中老铁路云南钢材出口专列首发。刘昊亮 摄

  过去20多年间,云南相继建成通车南昆铁路、昆河铁路、大丽铁路、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大临铁路、中老铁路、弥蒙高铁、丽香铁路等。如今,铁路里程超过5000多公里,从高原到沿海、边疆到内陆、国内到国外。

  云南铁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徐安策认为,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云南背靠14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又面向约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云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徐安策说,今天的云南,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梢”;今天的边疆,不再是偏远、封闭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

  中老铁路就是最好的例证。自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4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2900万人次,货物运输超3300万吨。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2700多种。货运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国家,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显现。

  “开放是必由之路,我们发展立足于云南边疆,出路在扩大开放。”徐安策表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将全力打造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徐安策称,云南铁路将紧密衔接中老、中越、中缅以及京昆、滇藏、沿边等大通道布局,打造便捷连接周边国家、连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运输通道,完善快速沟通主要城市群的省际运输通道。

  向南,全面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服务推动中老泰铁路建设、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连通;向西,服务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通达印度进南亚;向北,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向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衔接。

  此外,云南铁路还将着力打造覆盖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国际陆港,探索建设货物为主、以货带人,铁路为主、多式联运,企业为主、大进大出的外向型集货中心,为国际陆海大通道装上“动力之芯”。(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俊彩星驰——当代赣籍文艺家访谈与述评》新书发布

吴升桦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也遇到过困难和挑战,但在友好的福州环境下,公司顺利度过了初创期,“福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就业创业环境一流,生活宜居。”吴升桦期待有更多的台湾青年一起来闽江北岸打拼。

中国选手辛鑫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第24位完赛

78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矣!”

我是咱们国家自主研发的一款载人飞艇,除了飞行员,最多可载9个人。我的气囊软软的,是流线型,两头尖、中间圆,总容积约为4200立方米,气囊内还有2个副气囊。出于安全性考虑,现代飞艇气囊内大部分是充入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的氦气,副气囊内充装的是空气。在我身体两旁,有两个小螺旋桨,在起降的时候,螺旋桨会朝向地面,这样我就可以垂直起飞了。

中国拟立能源法 保障能源安全促可持续发展

在义诊现场,前来咨询问诊的居民络绎不绝,现场医生为患者进行一对一服务。志愿者队伍协助现场秩序维护和提供问诊指引,并向到场居民宣讲此次活动的内容。

备战汛期 厦门消防水域救援训练锤炼“水中蛟龙”

娄勤俭说,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大会发言人邀请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出席了记者会。李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就媒体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以及政府自身建设作了深入阐述,也明确整个任期的工作思路。

相关资讯
2023国庆摆花方案公布,大花篮里首次装上了“五谷”

二是确立文化自信自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理解过去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的文化基因。契合的是价值精神,但毕竟中华传统文化有它的缺陷和糟粕需要我们鉴别和分析。因此,对于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作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说汉语,同时,五千多年浓厚积淀的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国特色,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秀文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厚滋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就像木樨花、桂花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由制度到品格,再到精神信仰,最终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热门资讯